返回列表 發帖

閒來隨筆

本來已執筆寫了幾行字給很久沒有見面的P,問候其近況。那知執筆其間,腦海裏突閃來一道問題,他在你的 facebook名單中,為何不在 facebook 看看他的近況?

        瀏覽過後他的facebook,再看看他的個人網頁。對他的印象依然是沒變,他始終是鶴立雞群,才氣過人。從前念中學時在週記這樣寫他,為什麼我要花大半年時間才學懂的數理概念,而他卻只花半小時的時間就學懂了?而且他的年紀比我還小。週記裏流露了對他敬仰之情,亦蓋不著內心的一種嘆息。班主任回應我的評語寫道:他是那些萬中無一的人,我不該拿他跟自己比較。是的,這一點我明白,只是世事往往有很多事不能自己。有些人雖然在你的人生中彷似擦身而過,然而他們的光芒與足跡,深深印記在你的腦海裏,一背子也難以忘掉。

        認識他這麼多年,今次還是第一次看到他所寫的文章。原來他除了數理出眾,中、
英文亦很了得。看完他那篇寫於1999年的文章,煞時感到自己在他面前老是低低的。大學還未畢業的他,運筆竟像個專欄作家,原本打算寫給他的信亦擱在一邊,去思索一些人生問題了。

        若不是替另一位老師帶學生參加滑翔飛機模型比賽,觀察到學生與學生間的天資有那麼大的差異,相信我亦不會對人生的成與敗有那樣深刻的體會。在未比賽前,心裏已有數那些出外比賽的學生勝數不會高,因為有很多成功的關鍵他們欠缺了。有些是學生本人的因素,有些是老師的因素,有些則是學校的因素。當然最關鍵的是他們沒有足夠時間作準備和學校給予的資源有限。如果他們多一點資源,他們嚐到成功之味不會太遠。

        有時候,時間及資源有限,老師不得不選擇地投放資源在某些學生身上。一是那些特別聰穎的學生,這使他們比別人有更多的機會發揮個人專長及成長,另一則是那些特別頑劣的學生。至於處於中間的學生,則多半都是各自修行,他們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群。有教無類,因材施教,似乎是很高的境界。只怕連提出這些理念的教育大家 ─ 孔子本人亦辦不到。他所收的學生,其實大都已是成人,亦即類似現今那些大學畢業,欲想在研究院作深造的學生。他們對世事已有一定的認識,孔子無須特別花神管理他們的行為。
1

評分人數

    • apo: 很有內涵讚賞 + 2 分

返回列表